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代謝性症候群對頸動脈硬化的影響

作者:林秀芬 (高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背景和目的
罹患代謝性症候群的人被認為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頸動脈硬化則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前驅表現,其可分成結構性的變化—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功能性的變化 (stiffness)。因此,此研究探討代謝性症候群對於carotid IMT 和stiffness的關係,也探討其影響程度是否有性別和年齡的差別。

方法
1245位年齡介於15-87歲非中風與非心肌梗塞的健康自願者納入此研究。所有參與者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測量變項包括特定區段之頸動脈IMT(總頸動脈CCA,bifurcation,內頸動脈ICA)及stiffness。而代謝性症候群的定義則是根據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NCEP-ATPIII),並做亞洲版腰圍的修訂。

結果
代謝性症候群的盛行率在我們的研究人口中占22.2%,其與總頸動脈IMT增厚及stiffness有關聯,但bifurcation IMT和內頸動脈IMT卻不見與其有相關性。而在本研究中也顯現代謝性症候群對動脈硬化的關連呈現男女有別的趨勢:代謝性症候群對女性動脈硬化的影響力比男性顯著。研究結果也發現,在女性族群的總頸動脈IMT,代謝性症候群會與年齡有顯著的交互作用(p = 0.013),亦即年輕婦女(£45 years)罹患代謝性症候群其總頸動脈IMT增加的幅度,比中老年人婦女罹患代謝性症候群時IMT增加的幅度來的大。進一步分析代謝性症候群所包含的risk components分布比例在年輕和老年婦女之間是否有異,結果顯示risk components中的高三酸甘油酯的比例在罹患代謝性症候群年輕婦女顯著地較罹患代謝性症候群中老年人婦女來得高(p = 0.007)。

結論
代謝性症候群與總頸動脈IMT增厚及stiffness有關聯,而此相關在女性尤為明顯。另外,年齡可以影響代謝性症候群對動脈硬化的相關:罹患代謝性症候群年輕婦女具有較中老年人婦女高比例的高三酸甘油酯,顯示為動脈硬化最危險的族群。一般而言,這群族群往往容易被社會大眾忽略;因此,罹患代謝性症候群年輕婦女應審慎評估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以防止進一步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