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神經科醫師在長期照顧醫療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蘇哲能 (屏東民眾醫院醫師)

在長期照護中心裡面,有關神經科的疾病約佔60-70%,然而神經科的醫療服務是否提供相對的比例,這是值得探討的。在台灣的醫療體制中,長期照顧醫療可分為幾個大項,包含老人照顧中心、安養院、養護中心、身心殘障中心及護理之家,都算是長照中心。前四者歸屬在內政部,後者隸屬於衛生署,但是這些長照中心的收案住民卻多所重疊,造成管理上的諸多缺失。

目前被送到各級長照中心的住民,並沒有經過一套很好的篩選系統來把關,不需要特別的程序,也不需醫療診斷,只要家屬及照顧中心雙方談妥可以接受,病人不反對或沒能力反對,就可以達成安置的契約。一般腦中風、頭部外傷、脊髓損傷、呼吸衰竭、嚴重關節炎、失智、失明或任何失能等都可能被送去安置。這其中是否需要適當的篩選是值得探討的。一般家屬常常會把老年失能認為是一種不可逆的自然現象,行動逐漸緩慢、自我照顧能力變差、大小便失禁、言語表達異常,家人沒有能力照顧就會尋求安置到長照中心。若在安置之前沒經過完整的診斷或治療,對這些失能的住民來說是蠻可惜的,因為其中很多是可以治療改善的。

很多失智是可以治療的,比如說水腦症、阿茲海默症、或是血管性失智症,都是可以經由適當的醫療來改善。但是,早期失智表現出的近期記憶障礙,常被正常的遠期記憶所遮掩,家屬或照顧者不容易在第一時間察覺,若沒有適時的治療,病情必將急速的走下坡。

另外因行動遲緩而被安置在長照中心者,這一類病人常常會被認為只是衰老或是退化性關節炎,家屬把病患轉送到長照中心之前也為了病患的行動問題求診很多內科、或是骨科,但是卻遺漏了神經科醫師,所得到的結果是沒辦法改善的關節炎、或者是衰老而已。但是,另外的疾病如大腦多發隙洞性梗塞、前額大腦的邊緣性阻塞、多發性神經炎、大腦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式症以及小腦萎縮等卻可能被遺漏了。因為病人慢慢的不良於行,等輾轉找到神經科時,都已經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四肢已經攣縮變形了,病人只有一雙默默無助無奈的眼神看著醫護人員。另外、在失能的人口中,很多會伴隨著大小便失禁與吞嚥困難的問題,有些被開了冤枉刀後才發現是神經系統的疾病。

因此,在未來的醫療體系中,對於長期照護中心的住民收案與追蹤,似乎應該有一套完整的醫療篩檢與照顧系統,若沒有這樣的系統,很多早期的失智、中風、多發性神經炎、小腦萎縮的病人可能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一般的安養院或長照中心裡面,約佔60-70%的神經科相關疾病,最多的是腦中風、頭部外傷、脊椎損傷、巴金森氏症、失智症,以及漸凍人或者一些神經退化的疾病。但是,目前國內神經學界在長期照護這一塊領域的介入及論述並不多。目前的現況是,隨著各長期照護經營者的喜好,可以找任何一科的醫師來診治或篩檢,品質良莠幾乎無法掌握。所以這樣的制度還有很多成長改善的空間,希望台灣神經學學會在未來能多多關心這一領域。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