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Queen Square三年記

作者:陳瓊珠/鄭琇君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台大醫院藥師)

前言:陳瓊珠醫師於2003年先後赴英、法二國進修,之後在英國Queen Square攻讀博士學位,今年五月學成歸國。編輯部特別委請鄭琇君小姐擔任「特派員」訪問陳醫師,與讀者分享陳醫師的國外見聞。

:在什麼樣的動機之下,妳選擇到Queen Square攻讀博士?
陳醫師(以下簡稱陳):選擇Queen Square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對electrophysiology這個研究領域非常感興趣。出國後我先到英國的Imperial College進修,再到法國 Grenoble追隨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的先驅Alim-Louise Benabid教授研究臨床發展。在英國期間,因為發現Peter Brown教授的研究領域很有趣,我特地到Queen Square去聽他演講。當場被他精闢的演講內容所吸引。回家查閱許多他的著作之後,馬上寫電子郵件給他,表達我想跟隨他研讀博士學位的意願。Brown教授很快就回信安排面談,在長達2個小時的面談後,他決定收我當學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Brown教授問我,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我如何定位自己。那時候我堅定回答,我還是想做臨床神經科醫師,但是我希望自己有獨立研究的能力,而且期許自己的研究可以對疾病的pathology與mechanism有進一步的了解,亦即基礎研究最終還是要回到臨床上應用,冀能對病人有實質的幫助。

:妳覺得Queen Square有何特色?
:我對Queen Square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創新的ideas。Queen Square的正式名稱是Institute of Neurology,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它是神經學的研究重鎮。自1950年成立以來,Queen Square以神經學研究為核心,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Neurology、Neurosurgery、Neuropsysiology、Neuroradiology、Neuropathology以及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等,目前仍以基礎研究為主。Queen Square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家都很專心做研究,研究都做得很好,許多Queen Square的老師都是國際知名學者。由於Queen Square的醫院是需要多次轉診的後送醫院,教授們的臨床工作並沒有佔據太多的時間。(Queen Square網站www.ion.ucl.ac.uk

:聽說Queen Square不收中風病人?
:Queen Square並非不收中風病人,應該說是很少有機會收中風病人。英國採公醫制度,病人必須先到按自己居住地所登記的GP就醫,病情嚴重者才會被轉診給專科醫師。民眾若直接諮詢專科醫師,需自行負擔昂貴的費用。由於Queen Square的醫院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是一個後線的轉診醫院,轉診來此的中風病人一定是很特殊的病例。我隔壁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用TMS研究腦中風五年了,還是沒辦法有足夠的病人來完成試驗(確實收案人數約幾十位病人)。

:妳對英國醫學研究的感受如何?
:英國學者很認真做研究,連帶影響他們的學生。Queen Square的研究經費並不是很充裕,但是因為研究做得很好,所以吸引了不少極優秀的人才。許多醫學界突破性的想法,都是在這裡萌芽。我覺得這是歐洲國家研究上的普遍特色,例如DBS就是由法國人發明,美國人發揚光大。我由衷佩服Queen Square的研究人員,他們普遍使用很少的研究資源,卻能完成許多重要的研究。可能由於經費限制,Queen Square實驗室設備大都十分老舊,我曾開玩笑問教授說,「實驗室的設備都是從Victoria時代留下來的嗎?」相較美國,英國學者這方面的表現實在是令人佩服。此外,英國醫師與病人的醫病關係有強烈的互信基礎。當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發生地點就在Queen Square附近的車站,交通完全被封鎖。事先我預約了一位病人前來做實驗,他從早上十點一直想辦法「衝入重圍」,努力到下午三點終於如願,令我非常感動。我們告訴病人,這些實驗可能對他們的病情沒有直接的幫助,但是可能對日後患者有所貢獻。這些病人都非常樂意配合,我很敬佩他們的心胸,這是我熱衷投入研究最大的動力。

:妳覺得英國的醫療制度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哪?
:效率!英國的公醫制度造成醫療體系運作緩慢,有些情況下,做MRI要等6個月,換膝關節要等18個月,真是令人難以想像。不管生病多麼不舒服,必須先到居住當地的GP就醫,才有可能轉診專科醫師。前年,有位朋友因為蛀牙,難忍疼痛而直接找上專科醫師,花了900英鎊(約台幣50,000元),幾乎可以買一張機票回台灣治療了。不過,正因為看病昂貴,醫療資源很少浪費,民眾也會注重保健避免生病。台灣老百姓恐怕很難體會英國這麼不方便的就醫方式,然而也許就是因為台灣健保就醫太方便了,才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台灣與英國的醫療制度,就像兩個極端,一個是極度不方便,一個是極度方便。或許因此我們民眾對健保的滿意度一直很高。

:您覺得您在出國前與出國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我主要的研究領域並沒有改變,還是DBS及movement disorders。在歐洲這幾年的訓練讓我有機會親炙大師研究的風範,幫助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及疾病。雖然過的是相對清貧的學生生活,但個人極為珍惜這難得的學習與生活體驗。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