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被遺忘的亞特蘭提司

作者:白明奇 (成大醫院神經部行為神經科主任)

前言
應該是受劉祥仁醫師之邀,我曾於腦中風學會會訊發表文章,闡述認知與行為神經學在腦中風學的重要性 [從熱蘭遮城談起。中華民國腦中風學會會訊1998: 5(5): 8-9]。想不到事隔十年,七月上旬接獲當今學會會訊林慧娟編輯來電邀稿,要我談同樣的話題,我欣然答應。

顯學與隱學
今年春天,台灣神經學學會年會於成大醫學院舉行,認知與行為神經學組(官方名稱為「神經精神學組」))召集人徐榮隆醫師特別安排研討會,試圖透過中風、癲癇與運動障礙病人的認知功能異常,進行相關會員們在彼此專業介面的溝通,直接顯現認知與行為神經學在各種神經科疾病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很有企圖心的舉動。

我被安排於最後一個演講做總結。神經科的病人常有高次腦機能障礙但卻也常被忽視,這很可能會導致生活品質的打折。例如癲癇病人的記憶力抱怨,三至四成的巴金森氏病人有認知障礙,中風病人更不用說,除了肢體無力、感覺喪失、步態不穩等常見的症狀外,語言、記憶、知覺、執行功能、使用日常用品的能力,是局部腦部功能異常的典型表現,這也應該被重視,我提醒與會者不要落入Cognitive Neglect的情況。

被遺忘的亞特蘭提司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們的生活水準不如當今,生活步調明顯緩慢,人來人往,進行著許多被現今的我們視為是繁文縟節的舉止儀式。古典神經學很重視觀察與推理,這樣的精神引領著數百年來臨床神經學的進步。但是這種優雅的行為相對於現代人凡事講求速度的急躁,以及先進檢查工具的發明應用,卻顯得有些落伍。病人與醫師只要求迅速知道結果,卻忽略過程、或放棄尋找其他臨床症狀的動機,很可能讓病人也失去了表達問題的機會,從而讓發現真相而知其所以然的科學精神無緣發展。於是反映在今日的現實生活中,專長於高次腦機能的神經科醫師與神經心理師的地位與價值,就像沉沒的古大陸亞特蘭提司 (Lost Continent of Atlantis),既充滿了神秘,卻也逐漸被世人遺忘。

但是,敏感的您也許也感受到,我們的社會正在微妙地改變中。也許是工業革命帶來好處的背後所被犧牲的東西,隨著自省,逐漸地被人們意識出來、而再度受到重視。

醫學人文
腦中風學(Strokology)無疑是腦的醫學,腦與行為的關聯性自然需要被重視。全方位的體察因為疾病帶來的症狀,有助於提昇病人未來的生活品質,對腦與行為的了解也能更上層樓。我還記得十幾年前,曾經在嘉義診療一位來自中埔的張先生,他帶來一張極為模糊的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片子,隱約看到位於左側頂葉的出血,我推斷張先生有閱讀與書寫的症狀,於是抽出一張白紙要他寫寫看,張先生當場哭了出來。原來,自從一次頭痛及血壓升高之後,他就看不懂報紙、也寫不出完整的字句,但從來沒有人關心他這個症狀。現在一般人的教育水準提升,如果加強臨床醫師檢查高次腦機能的意願與能力,加上具有專業素養的臨床心理師的協助,這會是另一個善待病人的好方法

結論
回歸重視病人,也重視專業的態度,才能有效改善現今的醫療環境。高次大腦機能的檢查正是這種重視病人的人文精神代表。深切期望台灣腦中風學會的先進們,能夠重視行為與認知神經學、進而提供該領域的教育課程。

就像古蹟一樣,我們要將醫學人文精神挖掘出來,說不定沉沒以久的亞特蘭提司也會再度浮現,重現天日。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