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風醫誌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台灣中風醫誌 第三卷第三期 大綱

  • 編號
  • 標題
  • 3
     
  • CADASIL與NOTCH3基因突變在台灣群眾中的特性

    體顯性腦動脈血管病變合併皮質下腦梗塞及腦白質病變(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最常見的單基因變異所造成的遺傳性腦血管病變,它的重要性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醫界重視。早在1977年,學者就已經發現CADASIL這個疾病,當時是依據臨床特徵將其命名為遺傳性多發梗塞性失智症(hereditary multi-infarct dementia),或是慢性家族型血管性腦病變(chronic familial vascular encephalopathy)。

  • 4
     
  • 小腦出血與微出血之小血管病變

    自發性小腦出血(圖1)是顱內出血的一種類型,通常佔所有顱內出血的9-10%左右1。病人常表現突發性的頭痛、噁心嘔吐、暈眩以及平衡共濟失調(ataxia)。由於後顱窩(posteriorfossa)的空間狹小,小腦血塊如果體積較大,會造成明顯的佔位效應(mass effect),進而阻斷第四腦室的腦脊髓液循環或甚至壓迫前方的腦幹,演變成高腦壓與水腦的狀況,甚至造成病人的意識改變。

  • 5
     
  • 利用NCCT影像預測腦出血擴張之風險

    血腫擴張(hematoma expansion)是腦出血後常見的變化,可能會導致長期不良預後,及時並準 確評估血腫擴張的風險,將有助於決定後續治療。在過去,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CT angiography ﹝CTA﹞)的Spot sign 被認為是評估血腫擴張的重要指標。然而CTA 並非急性腦出血的例行檢查, 因此藉由更普及之無顯影劑電腦斷層(Non-contrast CT﹝NCCT﹞),預測血腫擴張的風險,成為臨 床上之重要議題。本文將回顧現有文獻中,NCCT 特徵與「血腫擴張風險」及「不良預後」之相關 性,並比較NCCT指標與Spot sign的診斷效能,進一步建立血腫擴張的預測模型。以期能善用這些 特徵,及時篩選高風險族群並給予相關處置。

  • 6
     
  • 罕見動脈血栓移除術併發症:案例討論

    動脈血栓移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是現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治療,而術後 的照護與併發症處理成為重要的課題。除了術後再灌流造成的腦水腫與出血、再阻塞、感染以 外,臨床上也會遭遇其他較為少見的併發症。此篇文章分別討論顯影劑腦病變(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空氣栓塞(air embolism)以及顯影劑滲漏(contrast extravasation)併發腔室症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e),由真實案例出發,探討危險因子,可能之致病機轉,與建議的臨床處理。

  • 7
     
  • 急性缺血性中風動脈血栓移除術後的血壓控制

    動脈血栓移除術(endovascular therapy;mechanical thrombectomy)在2015年獲得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後,近年來開始在急性大血管腦梗塞型中風廣泛的運用,醫界面對一般急性中風的血壓控制已經有許多研究跟長期的共識1,然而對於這種血管塞住一陣子又重新開通的中風倒是沒有太多的經驗,個案病情及EVT術後血管開通程度有所不同,同樣影響血壓的控制目標。

  • 8
     
  • Anaphylaxis to Intravenous Alteplase: A Case Report

    In the hyper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the use of a thrombolytic agent, angioedema and other allergic reaction to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was an uncommon but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naphylactic reaction to rt-PA who had a favorable out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