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Cinnamophilin之長時效灰白質神經保護與電生理恢復於缺血性腦中風研究

作者:李宜堅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2012年李悌愷教授優秀論文獎

Chen TY, Tai SH, Lee EJ, Huang CC, Lee AC, Huang SY, Wu TS. Cinnamophilin offers prolonged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gray and white matter damage and improves function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outcomes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rit Care Med. 2011;39:1130-7.

這篇研究是以與成大化學系吳天賞教授合作所取得菲律賓樟樹萃取藥物Cinnamophilin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大鼠,並觀察腦中的灰質與白質中損害情形,以及以電生理和神經行為學檢查來評估Cinnamophilin對於缺血性腦中風大鼠之保護效果。先前的研究都是以短期(1~3天)的觀察來做研究,然而我們知道許多藥物在短期間內觀察是有效的,但在較長的時間之後,效果並不如預期的好,甚至是無效的。所以我們把傷害後的觀察延長至7~21天,來看對於預後是否仍有神經保護的效果。

菲律賓樟樹萃取物Cinnamophilin,在先前的研究發現是一個新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在缺血性腦中風大鼠中可以有效地減少超氧化物的產生與累積,以及脂質過氧化之害。藥物動力學實驗証明它可以通過血腦障壁,而且在腦中藥物濃度衰退的度速很慢,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濃度和時間,在離體實驗與活體大鼠的治療窗口更長達6小時。不僅如此,Cinnamophilin也有抗發炎的效果,像是調控骨髓性過氧化酶(MPO)的活性,一氧化氮(NO)、白細胞介素(IL-6)的產生。目前在我們的研究中,Cinnamophilin是一個非常有潛力之神經保護劑。

在實驗設計上,使用250-300g.公大鼠做中大腦動脈栓塞手術(MCAo)後,分為7天組與21天組,其中各再分為打藥組與對照組。在7天與21天期間定期做神經行為學檢查,且分別在7天組與21天組之最後一天測量體感覺誘發電位(SSEP)後犧牲,並且冷凍切片,作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

體感覺誘發電位(SSEP)的測量結果,在7天組及21天組之中,患側打藥組與對照組有明顯的電生理振幅(Amplitude)回復,但是在潛時(latency)上並沒有太大的進步。神經行為學檢查分三個項目做檢查,在感覺、運動、神經行為學評估中,打藥組均較控制組有較好的分數。組織切片以尼氏染色(Nissl stain) 觀察並以影像分析軟體(MCID)計算腦梗塞之面積、體積、神經元存活之數量,以評估腦中灰質之損害情形。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抗體SMI-31 (phosphorylated component-H of neurofilaments)、MBP(myelin basic protein) 染色並以影像分析軟體(MCID)觀察腦中白質之損害程度,實驗結果顯示打藥組在缺血性中風後白質之損害較低。

由以上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知道,Cinnamophilin在較長期的時間,不管是在降低腦部梗塞體積、減少灰白質損害、電生理功能損失、神經行為學檢查分數,都仍然保有神經保護的效果,也就是說,Cinnamophilin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保護效果並不是只有給藥的初期,而是可以一直延伸到至少21天,甚至有較好的治療結果。

感謝學會和各位評審委員對於此研究成果的賞識與認同,這次能夠拿到“李悌凱教授優秀論文獎”,對於本人與研究團隊是最大的鼓勵與讚賞,日後必當全力以赴,完成更多對臨床與神經科學有所助益的研究,幫助臨床上需要的患者。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